坩埚模具结构特点对中频炉炉衬寿命的5大影响
编辑:荣盛耐材 浏览: 时间:2021-03-11
坩埚模具在施工、烧结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产生形变以保证可以传递振动能量给炉衬材料起到紧实炉衬材料的作用,必须在烧结过程中炉衬材料热面形成前不被熔化,以及不会受磁场影响局部变形、熔化。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就会导致炉衬材料填充到模具变形形成的空隙中导致炉衬密实度降低,从而影响炉衬强度、缩短炉衬寿命。
根据实践经验,6吨炉坩埚模具使用电振动器振实时将原有6mm钢板坩埚模具改进为10mm,20吨中频感应电炉坩埚模使用10mm厚的A3钢板焊接成型可以保证坩埚模有较强的强度,在振动器锤击敲打的过程中也不易变形,并且通过坩埚模具可以将振动能量传递给炉衬材料,达到炉衬紧实的目的,从而保证了炉衬强度,保证了炉衬的使用寿命。
坩埚模具的结构特点对炉衬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坩埚模主体圆周
坩埚模主体圆周可设计成上薄下厚有斜度或者直筒状无斜度。有斜度的一般控制在1~4°为宜,直筒状坩埚模具尺寸应大于等于炉衬薄位置的安全厚度。
2、坩埚模高度的确定
一般认为,从底部炉衬厚度以达到炉体上部部位的尺寸就是坩埚模的长度尺寸。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熔化效率、熔炼材料、中频炉的炉衬侵蚀部位、炉盖。
一般情况下生产灰铁或者球铁的中频炉的炉底侵蚀不大(约30~50mm),可以按压着下面一匝感应线圈上沿为准。
同时整个坩埚模的高度应为炉底炉衬上平面至炉沿平面垂直高度距离加上高过炉沿平面约50mm的高度,这个高度有利于后面的满炉铁液烧结炉衬,具体高度以不影响合上炉盖为准。
3、转角处的尺寸和形状
此处易产生“大象脚”缺陷,而且此处处于炉衬下部长期被铁水包裹无法观察,因此必须相应设计出。
当斜度倾角过大时可以增强炉衬厚度,但容易导致炉衬打结不实,同时加料机械损伤也较为厉害;而当遵循“小斜角大长度”原则后,后期炉衬在此处打结易紧实,熔化过程中才可以真真发挥出炉衬斜坡处耐倾砸、耐腐蚀、耐抗压的强大作用,进而避免“大象脚”缺陷产生,从而提高炉衬使用寿命。
4、钻排气孔和底部形状
在坩埚模底部、斜坡及侧壁上应按200~300mm的间距钻出呈菱形分布的小孔,这有利于烘烤阶段炉衬材料中水分的排出和增大电阻,提高发热烘烤效果。
孔的直径在3mm较为适宜,太小则排气效果不好,太大则导致筑炉振动时炉衬粉料从孔中大量喷出。
坩埚模底部平面不能向内凹进,水平,要么由中心向外突出1mm左右,以免筑炉后底部有气隙和结构性应力导致烘烤烧结时“底爆”。
5、其余
所有的焊缝必须经过打磨光滑且不允许留有焊接溶剂、尖角;坩埚模具的外圆尺寸公差及同心度应控制在5mm以内;坩埚模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抛丸除锈处理。